南京润荣档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范经理13813905678

新闻详情

档案见证小康路|启航,江苏扶贫从这里出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伴随着扶贫奔小康的伟大进程,档案记录了中华民族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江苏省档案馆联合江苏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共同推出档案见证小康路——江苏系列扶贫纪实报告,旨在以档案为主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串联起全省各地精彩的扶贫故事,留存扶贫攻坚的江苏记忆

请看《启航,江苏扶贫从这里出发》(第一集),在此鸣谢宿迁市档案馆、宿迁市扶贫办、沭阳县档案馆、沭阳县扶贫办对视频拍摄给予的大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009.jpg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连续组织实施了多轮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13.jpg

上世纪90年代的扶贫档案

1992年开始,江苏省委、省政府聚焦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行动。当年从30个厅局中选拔326名优秀干部,组成社教扶贫工作队,在苏北腹地吹响了扶贫的号角。他们进驻当时江苏最贫困的县——沭阳,驻村、驻生产队,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扎根到了扶贫一线。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21.png

1992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沈达人在“省农村社教工作队员集训会”动员讲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308.png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27.png微信图片_20201104004313.pn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扶贫档案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34.jpg

省委驻沭阳县胡集乡社教与扶贫工作组下乡调查

聚焦沭阳 打响扶贫之战

沭阳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也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沭阳领导过革命斗争。在这方红色的土地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儿女,用汗水和鲜血谱写出辉煌的诗章。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经济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十分贫困。1991年人均收入仅有404元,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相比,竟相差1000元以上。在38个乡镇中,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的就有30个,占全省贫困乡镇总数的1/2还要强,被称为全省第一贫困大县。针对这种状况,江苏省委、省政府果断地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战略方针:一手抓经济发达地区的加速发展,一手抓经济薄弱地区的脱贫致富。1992年3月,春寒料峭,扶贫工作队员怀揣着火热的心,踏上了沭阳的土地。
工作队阵容庞大,队长由时任省农林厅厅长俞敬忠担任,队部领导由7位厅级干部组成,300多名队员则是从省级机关、在宁高校、部省属大中企业和科研院所中精心挑选的优秀干部。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41.png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46.png江苏省委扶贫工作队1992年扶贫队员名册

五方挂钩创新帮扶机制

在高质量推进帮扶工作进程中,江苏省不断探索、创新帮扶工作机制,其中的五方挂钩是江苏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被誉为扶贫开发的江苏模式

五方挂钩,指在坚持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基础上,组织省级机关部门、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苏南发达县市,苏北经济薄弱村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开展定点扶贫。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52.png

五方挂钩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257.png

五个一帮扶到村机制

这颇具特色的扶贫模式最早开始于1992年,而沭阳就是最早的工作队挂钩县。江苏省各界资源与沭阳自身资源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沭阳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337.jpg

1992年,时任省委书记沈达人看望工作队

因地制宜   聚力产业扶贫


帮扶工作队到达沭阳后,聚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为沭阳脱贫攻坚找到了方向、找准了致富路。

扶贫先扶智,就是换脑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寻找一条适合沭阳县情的脱贫道路。”1992年省委驻沭扶贫队员黄文虎说道。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342.jpg

以茆圩乡为例,由于当地沙土地较多,工作队帮助支持10万公斤花生种,经精心的种植,平均亩产253公斤,仅此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元以上。

经过帮扶工作队的努力,颇具特色的区域性经济在沭阳初见规模,如茆圩的鸡、西瓜,耿圩的牛,周集的蔬菜,塘沟的鸽子,高墟的苹果,龙庙的牛蒡、阿里山籽瓜等。

与这些致富项目同时兴起的是日渐增多的粮油市场、花卉市场、木材市场、畜禽市场……1992年,全县共实现多种经营产值4.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全县百万人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迈出了充满希望的第一步。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355.jpg

与此同时,帮扶工作队在沭阳发起基础设施大会战,筑路修桥、兴建泵站,推动实施教育、道路等各项民生项目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401.jpg

1992年,社教扶贫工作队帮扶沟渠疏浚项目现场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406.jpg

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沭阳四处呈现出一派摆脱贫困奔小康的盎然局面。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411.jpg


九转功成 沭阳处处花香


筚路蓝缕,九转功成。从1992年开始,28年间,一股又一股挑战贫困的力量从江苏大地向沭阳汇集,他们担当尽责、步履铿锵,铺就了沭阳脱贫攻坚的大道通途

如今,作为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迁之所,沭阳已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花木成为沭阳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重点扶贫业。

微信图片_20201104004416.png微信图片_20201104004427.png微信图片_20201104004432.png

2019年,沭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17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33元,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绵绵沭河水,深深花乡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花乡沭阳,聚力产业扶贫,增加民生福祉,幸福花开在淮海大地上。花香之中,仍回荡着扶贫工作人员传唱的《工作队员之歌》:

古老的平原上披了绿色,

宁静的沂河漾起了春波。

我们在这希望的季节,

紧挽起老区人民的胳膊。

向贫乏和穷困告别,

向富裕和小康迈进,

让我们拼搏,不息地拼搏!



联系我们



电话:13813905678

传真:025-83603050

邮件:368164262@qq.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凤舞路15号